一、閥體滲漏: 原因: 1.閥體有砂眼或裂紋; 2.閥體補焊時拉裂 處理:
1.對懷疑裂紋處磨光,用4%硝酸溶液浸蝕,如有裂紋就可顯示出來; 2.對裂紋處進行挖補處理。 二、閥桿及與其配合的絲母螺紋損壞或閥桿頭折斷、閥桿彎曲: 原因: 1.操作不當,開關用力過大,限位裝置失靈,過力矩保護未動作; 2.螺紋配合過松或過緊; 3.操作次數過多、使用年限過久 處理: 1.改進操作,不可用力過大;檢查限位裝置,檢查過力矩保護裝置; 2.選擇材料合適,裝配公差符合要求; 3.更換備品 三、閥蓋結合面漏: 原因: 1.螺栓緊力不夠或緊偏; 2.墊片不符合要求或墊片損壞; 3.結合面有缺陷 處理: 1.重緊螺栓或使門蓋法蘭間隙一致; 2.更換墊片; 3.解體修研門蓋密封面 四、閥門內漏: 原因: 1.關閉不嚴; 2.結合面損傷; 3.閥芯與閥桿間隙過大,造成閥芯下垂或接觸不好; 4.密封材料不良或閥芯卡澀。 處理: 1.改進操作,重新開啟或關閉; 2.閥門解體,閥芯、閥座密封面重新研磨; 3.調整閥芯與閥桿間隙或更換閥瓣; 4.閥門解體,消除卡澀; 5.重新更換或堆焊密封圈 五、閥芯與閥桿脫離,造成開關失靈: 原因: 1.修理不當; 2.閥芯與閥桿結合處被腐蝕; 3.開關用力過大,造成閥芯與閥桿結合處被損壞; 4.閥芯止退墊片松脫、連接部位磨損
處理: 1.檢修時注意檢查; 2.更換耐腐蝕材質的門桿; 3.操作是不可強力開關,或不可全開后繼續(xù)開啟閥門; 4.檢查更換損壞備品 六、閥芯、閥座有裂紋: 原因: 1.結合面堆焊質量差; 2.閥門兩側溫差大 處理: 對有裂紋處進行補焊,按規(guī)定進行熱處理,車光、并研磨。 七、閥桿升降不靈或開關不動: 原因: 1.冷態(tài)時關得太緊受熱后脹死或全開后太緊; 2.填料壓得過緊; 3.閥桿間隙太小而脹死; 4.閥桿與絲母配合過緊,或配合絲扣損壞; 5.填料壓蓋壓偏; 6.門桿彎曲; 7.介質溫度過高,潤滑不良,閥桿嚴重銹蝕 處理: 1.對閥體加熱后用力緩慢試開或開足并緊時再稍關; 2.稍松填料壓蓋后試開; 3.適當增大閥桿間隙; 4.更換閥桿與絲母; 5.重新調整填料壓蓋螺栓; 6.校直門桿或進行更換; 7.門桿采用純凈石墨粉做潤滑劑 八、填料泄漏: 原因: 1.填料材質不對; 2.填料壓蓋未壓緊或壓偏; 3.加裝填料的方法不對; 4.閥桿表面損傷 處理: 1.正確選擇填料; 2.檢查并調整填料壓蓋,防止壓偏; 3.按正確的方法加裝填料; 4.修理或更換閥桿
|